|
临江街道积极响应,鼓励辖内学校将足球纳入体育教学课程,培养学生对足球的兴趣爱好。眼下,街道辖内从幼儿园到中学,全部实现了“足球进校园”。
走进临江幼儿园教学楼,最先映入眼帘的是整齐排列在每个教室门口的足球,每个足球上标记了数字,这个数字代表每一个孩子。
自去年将“阳光足球”纳入体育特色项目以来,临江幼儿园以“人手一个足球”为基础,在园内普及足球运动,并不定时举行各项足球活动。幼儿园还专门聘请了足球教练、成立教师足球队,为足球课程顺利开展提供师资保障。

今年5月中旬,在区级阳光宝宝幼儿足球赛上,临江幼儿园足球队获得了“带球过障碍趣味接力项目”一等奖,将代表新区参加6月份举行的市级阳光宝宝足球赛。
除了幼儿园外,临江一中、临江一小、临江新城实验小学也都把足球作为学校体育课程内容之一,不仅在校园内提倡学生踢球,还成立校足球队,积极参加市(区)级各类足球比赛。其中,临江一小是原大江东片区第一个入选“省级足球特色试点学校”,该校女子足球队曾多次代表大江东片区的中小学校参加市级足球比赛。
足球进校园,不是一句口号,而是为了让学生爱上踢球。在这一点上,临江的几所学校勇于创新、敢于实践,纷纷探索适合学生素质提升的足球之路。
临江幼儿园实行差异化教学,对中小班幼儿以游戏体验教学为主,通过足球游戏、足球操等激发幼儿对足球运动的兴趣;到了大班,再慢慢教孩子掌握各种足球技能,包括传球、控球、运球等。
临江一中虽然升学压力重、校园场地不足,但也积极推广足球运动,在有限的场地上设置球杆,号召学生绕杆运球,既丰富课余生活,又强身健体。

临江一小则是以班级为单位普及足球,要求每个班至少有10个足球,每周开展一次足球拓展课。为提升学生足球技能,学校还自主编订了足球教材,每学年组织一次班级联赛和基本功比赛,并将足球列入体能考试项目。
临江新城实验小学的校男子足球队小有名气,在去年区里组织的一次比赛中,曾获得二等奖。学校专门聘请的足球教练王敏泉说,学校梯队式培养足球人才的方法,既有效解决了学生升学出现的青黄不接现象,也有力保障了校足球队的实力和水平。
据悉,在考虑如何让“球靴”落地并且落得掷地有声上,临江街道的几所学校一步一个脚印,走得扎实有力。
|
|